大咖说∣山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王文英:以指尖温度提升行业高度 服务业发展需“毫厘之功”
日期:2025-06-30

在服务业向精向新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背景下,工匠精神如何在行业中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推动力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专访了深耕一线、致力于提升标准的服务工匠。匠心铸就卓越服务,本期大咖说中,山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、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王文英分享了以创新为突破、以技术驱动为动能、以文化浸润服务素养为长效机制等服务业精进发展的实践路径。

山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、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王文英接受中国饭店协会专访

问:工匠精神强调“从99%到99.99%”的极致追求,在服务行业,您会通过哪些具体方法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呢?

王文英:在流程优化方面,我们构建了常态化的服务流程复盘机制。以餐饮服务为例,从顾客踏入门店的每个接待环节,到点餐、上菜,再到餐后结账、送客,每个步骤都被纳入数据记录范畴。通过分析各环节耗时与顾客反馈,精准定位服务痛点。曾有数据显示,点餐环节顾客平均等待时间较长,为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引入电子点餐系统,并对服务员开展针对性的快速点餐培训。系统的便捷性与员工高效的服务能力相结合,显著提升了点餐效率,优化了顾客的用餐开端体验 。

细节把控上,我们制定了详尽的“服务细节清单”,将服务过程拆解至每一个动作、每一句用语。例如,明确服务员与顾客交流时的眼神高度,规范微笑的标准弧度,细化递菜单的手势要求等。同时,强化服务的预见性,培养员工敏锐的观察力,在顾客用餐过程中,主动察觉需求,及时添水、更换骨碟,无需顾客开口便能提供贴心服务。此外,我们重视顾客声音,通过定期收集意见建议,将其转化为服务改进方向,持续打磨服务品质,向极致服务不断迈进。

问:您在行业深耕多年,观察到当前服务行业存在哪些与工匠精神相悖的现象?作为从业者,您有何破解建议呢?

王文英:在多年的行业实践中,我观察到一些与工匠精神相悖的现象,严重制约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其中,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冲突尤为突出。标准化旨在保障服务的基础质量与效率,但过度标准化容易导致服务缺乏个性,难以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,使服务变得机械、冰冷。此外,部分从业者存在急功近利心态,过于看重短期利益,忽视服务品质的长期沉淀与提升,背离了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专注、坚守与精益求精。

破解这些难题,需要多维度发力。在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方面,应在坚守服务核心标准的前提下,为个性化服务预留空间。以酒店住宿服务为例,房间基础设施、卫生清洁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,确保基础服务品质;而在房间布置、欢迎礼品选择等方面,则根据顾客特殊需求定制,赋予服务独特温度。针对急功近利心态,行业与企业需加强文化建设,通过培训、案例分享等方式,帮助从业者深刻领悟工匠精神内涵,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。同时,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,对长期坚守品质、表现优异的从业者给予物质奖励与晋升机会,让匠心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。

问:从“勤勉务实的服务者”到“行业标杆的塑造者”,您认为服务工匠的成长需要突破哪些关键节点?对青年从业者的职业规划,您又有怎样的寄语呢?

王文英:服务工匠的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,需要跨越多个关键节点。首先,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根基。只有扎实练就过硬本领,才能在服务中游刃有余,为顾客提供可靠、优质的服务体验。其次,实现思维转变至关重要。从被动执行任务,转变为主动思考服务优化策略,培养创新意识,以新视角、新方法解决服务过程中的问题。最后,建立行业影响力是更高追求。通过持续提升服务品质、积极培养新人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推动整个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。

对于青年从业者,我满怀期待。服务行业充满机遇与挑战,在职业规划过程中,希望大家首先深入了解自身兴趣与优势,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深耕,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;其次,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,不断更新专业知识,提升综合素质,紧密跟随行业发展潮流,增强自身竞争力;最后,始终坚守工匠精神,在平凡岗位上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,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专注,创造不平凡的业绩,书写属于自己的服务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