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————
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增强
编辑:付连英    时间:2017-10-19 10:00:06    浏览次数:37951

?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。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》的报告。
  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,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,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。这表明,在新的发展时期,消费对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 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五年来,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47%提升至2016年的64.6%,贡献作用逐渐增强。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,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有效供给增加,消费升级激活新的消费需求密切相关。
  近年来,我国消费群体、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均发生深刻变化。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前不久发布的《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从消费群体看,当前我国80、90和00后约有5.5亿人,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0%左右。80、90后这部分新兴消费群体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收入积累,处于买房、结婚、生育黄金时期,接受新事物快、消费观念超前,是新业态、新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,担当了我国消费主力军角色。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庞大的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,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巨大推动力,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。
百姓钱包日渐鼓消费动力更强劲
  日前,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,我国消费升级步伐正在加快。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.1%,比2012年下降2.9个百分点,已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%~30%的富足标准。五年来,我国居民消费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的指标稳步降低,与富足的标准也只差了0.1个百分点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徘徊在50%上下,多数家庭的开销大头集中在“吃”上。而恩格尔系数接近30%,意味着人们已有较多“闲钱”投向旅游、保健与文化娱乐消费。
 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前不久在山东举行的2017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大会上表示,经济新常态不仅反映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上,还标志着中国已经从过去的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一个中高收入的国家。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照世界银行通行的标准,已经达到中等靠上国家发展水平。这也意味着中国老百姓收入水平提高。而且中国消费市场各种消费产品供应丰富,使得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发生很大变化,已经从过去的贫困或者短缺状态变成了更为富足的状态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消费对于整个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推动力会更加强劲。
  王微认为,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过程中,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,从过去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。未来,服务业会更多地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。
享受型商品热销服务消费增长快
  伴随居民收入增长、消费水平提高,近年我国零售业商品结构继续升级,发展型、享受型商品热销。
  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发表演讲时谈道,当前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显著升级阶段,消费升级呈现出诸多特点。首先,消费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升级。2016年城镇居民在居住、交通、教育文化、医疗保障等方面支出比重上升到了53.7%。其次,由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升级。在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中,服务型消费占比越来越大,中产阶层消费的增加、人口结构的变化,使得服务消费呈现出持续高增长的态势,特别是一些高净值人群对金融、理财、保险服务的消费增长明显。再次,从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升级。信息消费、绿色消费、休闲和健康消费、教育培训和文体消费大幅增长。此外,消费从量的满足升级到重视质的提升,由一两个热点向多点多面增长转变。
  中国的服务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。王微提到,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,一个是2011年,这一年,在中国各产业吸纳的就业中,服务业占比第一。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13年,这一年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,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门类。从2013年起,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。目前服务业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%,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超过70%相比,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。
  王微认为,中国目前处于变革时期,享受型商品热销,服务消费增长快,消费快速升级,使消费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  同时,由于中国城乡之间、行业之间、大小城市之间、东中西部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,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就变成了多层次、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消费市场。中国国内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会产生非常多的消费,这给各个行业、各个业态带来发展机会。
结构调整见成效境外消费渐回流
  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,单纯依靠商品销售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。近年来,零售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,多业态、多领域聚合式、协同化发展日益成为趋势,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,也为零售企业带来新的活力。
  现在,零售企业更多地围绕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调整业务架构,聚合教育、亲子、医疗、健身、旅游、商务等更加多样的服务业态,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,成为各类商业综合体发展方向。
  近期有外媒报道称,2017年已成中国海外消费回流拐点。中国游客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带着爆满的旅行箱回国。奥纬咨询最新的年度调查发现,2016年单次出境游的平均消费额升高至2万元,但单次出境游购物消费额从2015年的8050元下降至约6700元。
  境外消费回流迹象显现,这要归功于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。现在通过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等跨境网购平台,消费者可以买到从迪奥口红到蓝尼罗河钻戒等各类商品。资料显示,2014年,天猫国际首创跨境电商模式,很多无法通过一般贸易进入国内的海外新品有了新通路,八成以上国际品牌通过天猫国际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,满足了消费需求。截至2016年,天猫国际的商品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,覆盖3700个品类、包括14500个海外品牌。天猫国际上线之后发展迅猛,货品之丰富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。
  为了保证消费者能获取最优质的产品,近年来,天猫国际不断增强购物体验,在商品供应链、跨境物流和配送方面提供多重保障,帮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全球好货和正品。

  这一趋势也与国外市场的反馈相互印证。彭博社报道称,中国消费者将不再需要通过海外旅游囤货,而外国品牌越来越多地利用天猫国际等在线购物平台吸引中国买家。相应地,前往旅游城市的购物中心和门店的中国游客数量锐减。

来源:国际商报